有一天的閱讀課上,我們的主題是”I am brave”
我詢問孩子做批判性思考:When do you feel brave?
結果學生們的答案讓我很震驚…
學生A秒回:「我覺得自殺的人很勇敢!」
我呆了0.5秒之後,驚覺這是個值得探討的重要議題
因此我沒有責備孩子的想法,而是小心的引導:
「嗯,這個想法很特別,為什麼你覺得自殺是個勇敢的行為呢?」
學生B加入討論: 「因為要殺死自己需要很多勇氣啊!」
我說: 「要結束生命的確需要下很大的決心,但是那樣的決心不代表是勇氣;你們覺得他們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呢?」
學生: 「因為他們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
我問:「所以自殺後、問題就解決囉?」
學生想了一下,回答:「沒有…」
我說: 「嗯,除了原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反而還會引發新的問題,你們覺得會引發什麼問題呢?」
本來是想引導到家人議題,沒想到兩個學生的回答繼續震驚老師
學生A:「要處理遺體很麻煩。」
學生B:「會把地上弄得很髒。」
我又呆住1秒,然後笑說: 「你們兩個的回答的確很務實,不過除此之外,你們覺得他們的行為是否會傷害到哪些人呢?」
學生們說: 「家人、朋友」
(此時我心裡默默覺得:好險有拉回正軌XD)
我說: 「沒錯!你們答對囉! 遇到問題時,真正的勇敢是面對問題、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用自殺的方式逃避問題。」
接下來我們又花了幾分鐘的時間,討論遇到問題時可以尋求什麼樣的資源和幫助
小心翼翼地討論完這個議題後,我已經是滿身大汗
心裡暗想:這年頭當老師真不是件容易的工作XD
我在課後也特別傳訊息跟家長們溝通:
兩位孩子提起"自殺=勇敢的行為",讓我吃驚了一下,
但對於青少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所以我特別花了一些時間跟他們認真的討論
也希望爸媽們不用因此責怪孩子,其實從很多事情的探討中,
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到孩子對於人事物的想法,這也是閱讀的一大好處,
因為透過書中的角色和劇情,我們可以更輕鬆無壓的探討事情的不同面向
這也是為什麼在孩子完成初階的閱讀課程後,我在中階課程更改了閱讀的方向和進度,
就是希望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帶領孩子進行更多像今天這樣的批判性思考
現在的孩子們跟我們當年不同,他們會從朋友和環境中接受到大量的資訊,
但是分辨資訊的真假與價值觀,其實是需要人生閱歷、或是成人的引導
也希望透過課堂上的小討論,能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一些價值觀的種子,
讓他們在未來遇到挫折時,可以想起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觀念、並且懂得找到對的人尋求幫助、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