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閱讀
我之前在美國唸書的時候,英文老師第一堂課就在黑板上寫下大大的幾個字:
Critical Thinking = 批判性思考
已經習慣亞洲填鴨式教育、等著被答案的我,
看著這幾個大字、腦中頓時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手
經過教授的引導和解說之後,我才了解到、原來所謂的「批判性思考閱讀」
是要引導讀者「從書中找到答案」,進而進行推論、詮釋,或預測,並透過「角色替換」的觀點,想想這個角色為什麼會這樣做?也想想如果換成自己,又會怎麼做?
一開始當然不容易、覺得為什麼要做這麼「費工」的事情
但後來卻變得越來越有趣,尤其是當我的閱讀心得被稱讚之後(教授很喜歡我從亞洲文化的出發點、探討故事中的人性與主角的思維),
我終於體會到「深度閱讀」的力量,以及自我思維和書中脈絡的真切連結!
因此,當我帶領自己的學生們在閱讀時,也都會帶入批判性思考和邏輯引導,
但是當然,問題的深度當然得依照孩子的年齡和認知力去調整,
以學生A為例,在我的英文閱讀課裡,從一開始的初階漫威英文讀本開始、到後來的中長篇英文章節小說,我都會邊看邊詢問學生問題,例如「你覺得他計劃怎麼解決問題?如果是你會怎麼做」「你覺得這樣的決定好嗎?為什麼?」
我會盡量用英文提問,如果看到學生表情有點疑惑時、我就會用中文稍微輔助,他一開始都是用中文回答我,後來慢慢會在句子中插入入英文單字;從最近開始,我已經開始鼓勵他試著用簡單的英文句子回答我,卡住的時候、我會幫他接下去
畢竟,批判性閱讀光是用中文回答都已經要進行一番思考了,如果直接要求孩子全英文回答,他應該會覺得直接說「我不知道」比較省事 (心有戚戚焉的苦笑)
因此,我都會先建立好學生的「安全感」,再慢慢一步步推進,讓孩子知道:使用英文卡住時,老師會用一張安全網接住他,鼓勵孩子放手去嘗試就對了,提供他一個能夠放心迎向挑戰的閱讀環境(emo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