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回答>
(時空背景:我的孩子當時是雙語幼兒園大班)
聽你這麼一問,我仔細想想,發現我和爸爸似乎從來沒有為孩子的各個科目設定任何目標耶,哈哈!
但是沒有目標不代表放任不管,
例如我每周一~日都有幫兒子安排家中要完成的作業(如下圖)
大部分都是以閱讀為主,中英文共讀都有,
每天設定好功課,才不會因為偷懶就不小心把時間浪費掉了、或者是臨時不知道要念什麼
(附註:以上功課看似很多項目,但其實每天實際做功課的時間加起來只需20-30分鐘唷!)
除了每天的共讀之外,也會規律背英文單字和中文國字,
後週末會有中英文的書寫練習、英文文法的學習,
每週也會有三天的時間,由爸爸帶著他學習數學加減法
完成數學邏輯課的功課、並練習一些小一的應用題
(主要的目的是引導他透過閱讀去理解題目)
我和爸爸從來沒有幫他設定要參加什麼數學競賽、或者是英文檢定,
我們的目標只是陪伴他養成學習和做功課的「習慣」,
一來是為進入小一的幼小銜接做準備
二來是利用幼兒園的空閒時間啟蒙學習
大班下學期時,也會每個月抽空陪他看兩到三部電影,
主要是他當時對於彈鋼琴的興趣很大,
所以剛好透過電影讓他了解各個有名的主題曲背後的故事和含義
這樣他用鋼琴學那些主題曲時、就更有深刻的感覺,對於抒發情緒也很有幫助
當然,因為我們看的電影大多是英文的,
所以也會一邊看電影、一邊用英文和他做一些簡單的討論和引導,
但畢竟他的環境是以中文為主,
所以他大部分是用中文回答我的英文問題,
我只會引導他用英文回答、但不會強迫他
我和爸爸共同的理念是,
幫助孩子嘗試各種課內課外的學習、培養出興趣
也要同時培養複習和練習的毅力和習慣,
然後會再按照孩子各個時期的發展和改變、隨時進行學習方向的微調
也因此,我都會盡量平均分配
在每天進行不同的科目學習和加強,
畢竟,重點是在於頻繁接觸、規律學習,而不在於塞飽塞滿
正所謂「教育的意義 = 點燃一把火,而不是住滿一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