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讀者對於「看雜誌學英文的省錢小撇步 」文章的迴響 :
請問老師,我目前是大學生,從小學英文沒有堅持,所以斷斷續續、對英文很沒有自信…我覺得自己的英文程度大概是「初級」,考過多益330分,但是去做一些Voicetube或一些英文線上測試的結果是「中級」。
最近因為實習的關係、想重新學英文,不知道我到底該拘泥想法、回去初級從頭開始念,還是直接看中級的一些雜誌或網路課程呢?跪求解惑!
< 牧羊犬的回應 & 經驗分享 >
其實成人的英文學習,已經不應該受限於以前「為了考試而唸書」的方式,而是要看你的學習目的為何? 如果是因為工作需要,那又要看是需要「文書處理及閱讀文章」、或是以「口說對話」為主?
這些方向都要先抓好,才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更精準地增進您目前所需要的部分。
至於初級中級高級,都只是一種分類方式,粗淺地讓學習者知道自己的程度、又或者是讓教學者較快地掌握學生的程度,但是,這些分級不應該讓我們在學習上畫地自限。
與其拘泥於初級或中級,還不如了解自己最適合的教材難度為何;如同我在部落格中的另一篇文章 - 學習英文3撇步 — 挑對教材、選對主題、用對方式! 有提到 →「選擇難度恰當的教材」是學好英文的第一步,至於什麼樣難度的教材才是適合的呢?
答案:70-80%看懂的教材、就是適合你目前程度的教材唷!
因為這樣的比例,一來不會讓人感覺太挫敗、二來又不會太過簡單,所以學習者就比較容易長期持續學下去。
等到在這個難度等級的教材練習了一陣子之後,可能就會發現:對於這一等級的文章,可能有90~95%都已經看得懂了,這時候就表示你已經準備好、要往下一個難度邁進了。
當然,一個人的語言程度通常只會逐漸進步、少有突然大躍進的情況,所以在轉換教材難度時,可能會碰到「尷尬的過渡期」。舉例來說,我們現在覺得初級文章有90%的內容都看得懂,但是一跳到中級文章、理解力就馬上降到只剩50%,那老師說好的「70-80%看懂的教材」呢?
碰到這樣的青黃不接「語言程度交接期」,先別急著朝老師丟雞蛋、更不要因為一時的受挫而放棄,讓我教你一個「橋樑法則」:
如果把初級和中級英文程度比喻成兩座小島,當這兩座島相隔太遠、跨不過去時,我們就要開始建一道橋、連接這兩座小島;這座橋剛開始建造時,一定是先從初級小島延伸出去,一開始只延伸出1/3、再來是2/3,最後就可以連接到中級小島。
這樣的「橋樑法則」應用在英文的學習上,就是在過渡時期、分配兩種難度教材所佔的比例:
< 從初級小島出發 > → 進入語言過渡期:
→ 過渡初期(初級:中級英文教材 = 2:1)
→ 過渡中期(初級:中級英文教材 = 1:1)
→ 過渡晚期(初級:中級英文教材 = 1:2)
→ < 抵達中級小島 > = 全部的教材皆為中級難度,可以看得懂70~80%的內容。
當然,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要著重在高頻率的接觸和長時間的累積;透過以上的橋樑法則,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端看你投資在英文上的時間有多少囉!
本系列文章歡迎參考:
【牧羊犬信箱1】父母英文不好,就不應該親子共讀?!
【牧羊犬信箱】正式開張囉!
英文補習班 -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東西
【英文學習】早早起步走、快樂慢慢學
【英文學習】我家的小孩需要正音嗎?
【英文學習】 學制 vs 自學
【親子共讀】 我的孩子有「閱讀偏食」怎麼辦?
【親子英文共讀】 給父母們的行前教育
【親子英文共讀秘笈】(上) – 共讀前的三大準備,讓你事半功倍!
【親子英文共讀秘笈】(中) – 父母必學13招,讓孩子往書坑跳!
【親子英文共讀】童書朗讀錄音檔幹嘛分3種?請聽我娓娓道來~
【親子共讀】英文童書共讀~寶貝聽攏無?
【親子英文共讀】 借童書 vs 買童書,哪個比較好?
【英文學習】 花大錢上全美語課程,不見得會比較好~
【親子課程】英文繪本正音班 - 親愛的,我把發音變有趣了!
【課程感想】親子共讀學英文、從玩樂中累積閱讀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