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學校裡,英文或許只是一門學科、一個不好好背單字記文法就會被當掉的東西,和數理化這些科目沒什麼差別。但是一旦踏出台灣,英文就是重要的工具,每次身在國外,我就很慶幸自己有好好學英文,因為它不僅能吃,還能讓你吃喝玩樂暢行無阻!這篇文章裡,就讓我來跟大家簡單說說學英文有哪些好處!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坐在德國的一個國際級展場裡、身邊充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
黑黃棕白皮膚的人種們各自用自己國家的語言談論事情,但是一旦到了需要和展覽會場裡來自世界各地的公司進行討論的時候,80-90%都一定是用英文進行。這就是幹嘛學英文的原因之一: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與各國的專業人士接軌~
《2016 @ 德國展場》
當然,全世界還有很多其他很美麗的語言值得學習,包括西班牙文、法文、日文…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英文的確是目前國際上最普遍共同的語言。
現在的人的生活太過忙碌,以現實的角度來評估,如果都要花時間學一種外語,學英文的CP值就是比較高,因為學以致用的機會最高。語言的學習重在於使用,用得越多、就記得越深、當然也就講得越順口。
現代的人比起以前愛旅遊、尤其是出國旅行。老一輩的或許還是偏好跟著旅行團出國,但是7.80後越來越多人愛自助旅行,我自己就是其中一個。
出國旅遊除了能夠享受美景美食之外,最吸引我的其實是體驗到不同文化的美好,同樣是人類,卻是極大的不同。人們對同樣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處理方式、當然也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2016 @ 巴黎盧森堡公園》
從各國人身上學習好的、避免壞的,讓我們面對生活時多了很多韌性,因為從各國獨特的文化中,我們可以體悟到:Everything is possible!
這不是你在網路上看看維基百科上的各國介紹就可以體悟的事情,就算跟團出遊,能夠體驗的還是有限。最棒的體驗方式就是自助旅行、自己設計行程、自己安排飯店、自己過海關、自己去搭地鐵、吃當地人才會吃的巷弄小吃,這才是真正能體驗國外文化的旅遊方式,而英文就是能幫助你享受到上述所有美好事物的最佳工具。
《2016 @ 巴黎地鐵站》
有人或許會說,只要我有翻譯軟體和網路,幹嘛學英文?
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很合理,就以我自己為例子,我是個旅遊前就會先在家把所有google路線圖、商店營業時間、餐廳訂位、甚至是目的地的衛星圖都全部準備好的人(好啦,我承認我是個控制狂…),所以到了國外需要問東問西的機會其實不多。
但是,到處旅遊的實戰經驗告訴我,這些事前的準備只是讓旅程安全和順利,但是自助旅遊在外的突發狀況總是不少。就算出門前準備的再多,也難免會有計算不到的事情。
另外,常旅遊的人都知道,國外有很多世外桃源的美麗景點都是沒網路的、甚至可能連手機收訊都不怎麼好,那要怎麼上網查翻譯呢?
再說了,旅遊中最美好的部分就是與當地人的溝通和交流,如果因為英文不好而不感和外國人講話、或是無法順利聊天的話,真的會錯失很多美好的經驗。
舉例來說,我在不同的國家都有碰到意外的驚喜:在西班牙的公車上巧遇一位來自波士頓的阿姨,閒聊兩國文化和她為什麼要從波士頓搬來巴塞隆納的原因;坐在法國朋友的車上閒聊,學到他們是怎麼用警示燈和後方的駕駛道謝;在倫敦福爾摩斯的家和打扮成維多利亞時代管家的員工興高采烈地聊著小說的情節;在餐廳都很早關門的德國,我們找到打烊了卻願意幫餓扁的我們煮一餐的老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公車上,我和隔壁的老奶奶聊天而體驗到荷蘭人的友善…等等。
《2014 @ 荷蘭-阿姆斯特丹》
這些都是翻譯軟體無法讓你切身體驗的美好。唯有把英文實實在在地裝進自己的腦袋裡,才能讓你有能力在機會來臨時去進行各種『意料之外的英文對話』,也才能夠隨時隨地、不受束縛地去享受這一切旅程中的驚奇與緣份。
或許有人又會說,我也可以靠Google語音翻譯啊!
沒錯,你或許可以透過翻譯軟體大概理解對方說的話、或是翻譯出自己想說的話,但是在這一來一往輸入又查詢的延遲之間,雙方在談話中原本應有的熱情度和新奇感會逐漸被等待翻譯的尷尬時間所沖淡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怎麼可能讓談話愉快地進行呢?更別說要深刻地去體驗異國文化了~
所以啦,如果大家跟我一樣愛玩愛吃愛旅遊的話,不妨從生活中挪出時間自修英文,學英文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不一定要去補習班或是請家教,我目前還在整理各種有趣的英文學習方式,再慢慢po上來讓大家做個參考。只要有恆心有毅力、找出適合你的學習方式,大家都可以在家學英文喔!
大家如果有什麼英文自學的撇步,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喔~
本系列文章歡迎參考:
【英文學習】學習英文3撇步 — 挑對教材、選對主題、用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