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跟在美國當了多年中文老師的小妹聊起沉浸式教學,我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沉浸式」教學,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讓孩子在100%的外語環境下學習。雖然每個學校的政策會有所不同,但是大概都是抓在80%外語+20%母語指導的方式進行。
聊著聊著,小妹也說,她之前聽我說,因為我從小羊兒1歲開始、就試著在日常生活中、都用中英混雜的方式和他說話,而他到了1歲8個月的時候,雖然認知完全沒有問題 = 講話他都聽得懂,但是他的口語表達還是停留在有限的單字狀態 (中英文單字加起來約50個詞彙),所以我有點遲疑:會不會是我這樣雙語的教育方式、反而會讓他的語言發展的比同齡小孩慢?
小妹說她最近剛好看到一篇有趣的美國研究,一看到就覺得一定要跟我說,而我聽了之後、也覺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麼有用的資訊,當然要寫成文章跟大家分享。
廢話不多說!那個研究的內容大致如下:
實驗對象為母語為西班牙文的小孩,分別在不同的環境下學習英文,一組是100%全英文學習環境、另一組是70%英文+30%西語,此實驗是從孩子的幼稚園開始,一路追蹤6年、直到小學為止。研究的結果顯示:
★ 在中期的語言表現測驗中,發現前者(100%全英文學習環境)的英語能力表現較佳,後者則看似兩種語言都表現平平;
★ 但是在後期的語言表現測驗中,卻發現後者(70%英文+30%西語)的英文測驗表現、居然比全美語學習的孩子更好;更加分的是,他們同時也保留了更多的母語(西語)能力。
研究者對於這樣的結果進行分析,他們認為:對於英語初學者來說,你把他丟入一個完全聽不懂意思的英語環境中,他的確可以為了生存、而揠苗助長的硬背死記單字文法,但是卻沒有時間去理解和融會貫通。這樣的學習方式在中短期或許會見效,但是長期下來、因為硬背的部分太多、越來越無力消化,到最後就是忘的忘、錯的錯,感覺和「考前1.2天臨時抱佛腳,考完之後全部還給老師」是一樣的道理 (想當年啊…)。
然而,對於70%英文+30%母語的那些初學者來說,因為他們聽不懂或是有問題的時候,老師/家長會用他們熟悉的母語和他們解釋某單字的意思,那他們當下就馬上能夠理解了,這樣才是真的懂!而且這樣的學習效果才能持續累積、路遙知馬力~
完成這個研究之後,研究者也特別鼓勵老師及家長們:對於英語非母語的孩子,在初學者階段、不用要求他們100%用英文學習,而是應該要適當的用他們的母語引導他們學習英文,因為長遠看來、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 英文老師碎碎念 》
這不僅讓我想起來,教學這麼多年以來,好幾次都碰到一開始就要求「全英文上課」的學生,我都會耐著性子、苦口婆心地跟他們解釋:我可以提供全英文上課,但是前提是我要先詳細了解你的英文程度,再建議是否適合全英文上課。
對於英文程度很好的人來說,進行全英文上課當然沒問題;對於程度中上的中高階學習者來說,全英文上課的確頗有挑戰度,但是可能至少聽得懂7~8成的會話內容,只剩2~3成要用猜測推敲的,所以這樣的學習方式還勉強過得了關。
但是對於英文初學者來說,全英文上課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句子裡面已經有一半的單字都看不懂了,然後你還逼他只能用英英字典查單字,結果英英字典上的解釋裡面又有一半的單字也看不懂,那不是整堂課都在翻字典了嗎…這樣的學習效果是看似快、實則慢~
《 牧羊犬媽媽經 》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研究也提醒了為人父母的我們:孩子在接受沉浸式英語學習的時候,在初期幾年可能會表現平平,尤其在英文表現這方面、可能無法像全英文學習者那樣突飛猛進,但是這是必經的「尷尬期」,所以絕對不要在這個時候放棄外語的學習,而是應該按部就班地、利用母語輔助外語的學習,幫助孩子度過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期、總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很高興我的英文教學和育兒方式有研究加以佐證,雖然從過往的經驗看來,「大家原本奉為圭臬的研究結果、在10年後突然被推翻」已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但是就算是這樣,我現在還是很高興有這樣的研究結果、可以讓我和跟我一樣的媽媽們自我安慰一下 (幹嘛拖別人下水啊你…)
2018/10/15後記:
今天看到一位我很喜歡的英文教學YouTuber,剛好製作了一部影片、討論台灣孩子的全英文教學,影片的內容真是講進我的心坎了 (眼冒愛心) 特別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阿滴英文|全英語教學真的好嗎? 跟導演聊聊小孩的英文教育! feat.台客劇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NKGEezkvA
本系列文章歡迎參考:
【美國文化】孩子出國唸書、去得早不如去得巧 (上) - 概念篇
【英文學習】學習英文3撇步 — 挑對教材、選對主題、用對方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