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的成人班下課後,其中一位學員跟我分享了上課的小感想,
雖然當下我們有稍微聊了一下,但是礙於大家都有別的行程、無法久留(帶小孩的帶小孩、趕去上班的上班),
所以回家後、我又將詳細的建議透過Line、打字給該學員。
打完字之後才想到,其實這樣的學習歷程和挑戰其實很多人都會碰到,
所以我就把對話中的建議微調了一下,寫成這篇文章、放在部落格上和大家分享。
學生們在課堂上的進步,其實老師都會比學生自己更快察覺到。
雖然我們的成人小班到目前為止、才上到第3堂課,但我已經可以觀察到:
有些學生在回答會話問題時,比起第一堂課的停頓少了點、自信多了點、身體也放鬆了一點!
當然,以學生自己的層面來看,可能還是會覺得自己開口時很緊張、腦中經常一片空白,
但其實這些都是英文會話練習的必經過程。畢竟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
所以在我們腦中都得多花一點時間消化和處理之後,才能吸收和回應,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每個人都一樣,包括我以前也經過這個時期。(沒錯,就算是老師我也曾有過年輕的時候啊,菸~)
聽一位學員說起,進行英文對話時,總覺得腦中還在琢磨對方前面所講的幾句話時、下一個問題就丟過來了,總是讓她措手不及、無法好好回應。
因為曾經親身經歷過,所以這種感覺我很懂。剛搬去美國的前半年,
面對課堂上、校園中、銀行裡、餐桌上無止盡的英文對話,真的是疲勞轟炸,
那種感覺就像是大腦機器過度運轉而發熱冒煙…
解答來也~~~對於這樣的情況,有一個方式、我建議大家可以嘗試看看,那就是:
當你在聽別人講英文時,只聽「關鍵字」,別去注意文法、時態、片語規則。
也就是把重點放在「理解對方講的內容」、不用「聽到每個字」、也不用「在腦中完全通順地翻譯成中文」
簡單來說,就是「聽懂、抓住重點」就好,然後回應對方的時候,也是先把文法時態擺一邊,把注意力放在「你要表達的內容」上。
當我們面對外語時,腦部需要比處理母語多更多的時間和容量,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把火力先集中在「理解」和「應對」,等行有餘力再研討文法規則的話,
大腦就不會一次被太多的工作量淹沒,反而可以多出一些餘力去回答問題,喔耶!
當然,這樣的方式並不是叫我們完全不顧文法,而是在會話時、把「優先順序」訂出來:
先理解重點+進行回應>再求文法無誤+100%聽懂說對
我們從小在學校把英文當成「學科」,
所以只要碰到英文,腦中就會自動跑出文法規則、時態演變、片語介係詞...等
(此時大腦已經過熱冒煙ing),
但是反觀我們說中文的時候,卻從來不會出現這些東西;
同理,我們現在應該要把英文當成一門「語言」來學習,而語言最重要的功用就是「溝通」,
所以首要條件是「詞有達意、雙方互相理解」。
至於文法、片語、時態,會自然在大量的會話練習中、漸漸在腦中形成架構,就像孩子聽著大人說話、就會自然開口說中文那樣。
希望這樣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系列文章歡迎參考:
【英文學習】學習英文3撇步 — 挑對教材、選對主題、用對方式!
【英文學習】看雜誌學英文的省錢小撇步
【英文學習】厚著臉皮、用英文和外國人抬槓吧!
【課程感想】親子共讀學英文、從玩樂中累積閱讀正能量!
【美國文化】孩子出國唸書、去得早不如去得巧 (上) - 概念篇
【英文學習】我家的小孩需要正音嗎?
【英文學習】早早起步走、快樂慢慢學
【英文學習】學了英文,中文就會變差?
【親子共讀】 我的孩子有「閱讀偏食」怎麼辦?